發表文章

EMDR治療記憶選擇指南:六種路徑帶你找到關鍵記憶

圖片
 EMDR治療記憶選擇指南:六種路徑帶你找到關鍵記憶 今天來聊聊一個比較專業的話題,EMDR或創傷治療的記憶路徑選擇。 EMDR治療是一種有效處理創傷記憶的心理治療方法。 在進行EMDR治療時,選擇合適的記憶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它認為心理的痛苦就是記憶的痛苦。 今天來介紹荷蘭EMDR治療師Ad De Jongh提過的六種路徑,幫助找到最適合處理的記憶。 ▋EMDR治療的核心:記憶處理 EMDR認為心理的痛苦往往根植於未處理的創傷記憶。透過EMDR,我們可以重新處理這些記憶,減輕它們對我們的情緒和行為的影響。 在開始EMDR治療前,治療師會和你一起找出最適合的創傷記憶切入點。 ▋六種選擇找出最合適的創傷記憶路徑 1.侵入路徑:侵入性讓你痛苦的記憶 特徵: 閃回、惡夢、侵入性思維等。 針對最讓你感到痛苦、最頻繁侵入的記憶進行處理。 2.時間線路徑:從源頭追溯 特徵: 循序漸進地追溯創傷事件發生時刻。 治療方向: 從最早出現症狀的事件開始處理,逐步處理。 例如:從第一次開車發生恐慌的記憶處理。 3.Flashforward路徑:面對未知的恐懼 這句不好翻譯,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未來的過度擔心。是唯一一個不是處理記憶是處理過度擔心的路徑。 治療方向:想像最壞的情況,並逐步處理這種恐懼。 例如:不敢搭飛機的人,處理擔心自己墜機的畫面。 4.負向核心信念路徑:挑戰內心的聲音 特徵:負向的自我評價,例如「我不值得被愛」、「我很糟糕」。 治療方向: 找出讓你產生這種信念的記憶,並處理這些記憶。 5.情緒路徑:感受並釋放情緒 特徵: 強烈的負面情緒,如憤怒、悲傷、恐懼。 治療方向: 找到最能觸發這些情緒的記憶,並逐步處理。 6.回溯路徑:連結身體與情緒 特徵: 關注與創傷記憶相關的身體不適、情緒,如心悸、呼吸急促、恐懼。 治療方向: 關注情緒、身體的感受,往前回溯找到最初產生這種感覺的記憶。 最後 如果你想聽更詳細的解說,可以收聽我的「 Podcast EP67 被認出來 X 創傷諮商路徑選擇 」,或者想尋求專業的協助,建議諮詢心理治療師。 延伸閱讀 心理的問題就是記憶的問題~淺談EMDR療法

EMDR治療師認證完全指南:從Basic Training到Certified Therapist的專業之路

圖片
  EMDR(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是一種效果顯著的創傷治療方法。這篇文章會介紹EMDR治療師的認證過程,讓大家了解EMDR治療師養成過程。 ▋ EMDR治療師認證等級 以EMDRIA(EMDR國際協會)的分類EMDR治療師主要分為四個等級: Basic Training(基本訓練) Certified Therapist(認證治療師) Consultant(顧問) Trainer(訓練師) 本文將重點介紹Basic Training和Certified Therapist這兩個等級。 ▋Basic Training認證流程 Basic Training包含兩個階段:Weekend 1(W1)和Weekend 2(W2) Weekend 1(W1): 3天基礎課程 幾個月後進行5小時督導 完成後獲得W1資格 Weekend 2(W2): 3天進階課程 幾個月後進行5小時督導 完成後獲得W2資格 完成W1和W2即獲得Basic Training認證。 ▋ Certified Therapist認證要求 EMDRIA(EMDR國際協會)建議在獲得Basic Training後的5年內完成Certified Therapist認證。要求如下: 進行20個案例,共50次EMDR實際治療 接受20小時督導 完成12個EMDRIA認證課程學分 完成以上要求後,即可向EMDRIA申請Certified Therapist認證。 ▋ 台灣vs國際EMDR認證標準 台灣EMDR學會遵循EMDRIA(EMDR國際協會)標準 台灣學會的"尋找治療師"列出Basic Training和Certified Therapist級別的治療師 EMDRIA的"Find an EMDR Therapist"僅列出Certified Therapist級別的治療師 ▋ 高階認證:Consultant和Trainer Consultant:Certified Therapist可接受一對一培訓成為Consultant Trainer:完成Consultant認證後才可申請Trainer資格,因為 Trainer人數不多,這裡先不討論 常見問題 Q: 完成Basic Training後多久能成為Certified Therapist? A: EMDRIA建議在5年

【HOPE IS THE BEST MEDICINE】 希望是最好的藥

圖片
  【HOPE IS THE BEST MEDICINE】 希望是最好的藥。 這是我在上EMDR、催眠與疼痛控制課程時,老師Mark Grant說的話。 看起來像是雞湯語錄,卻是心理治療重要的治療元素。 這十幾年來的諮商生涯,我沒有見過例外。 雖然Mark表面上講的是疼痛控制,但所有心理治療都適用。 心情低落與負向的情緒會影響疼痛,同樣的也會影響諮商的效果。 無獨有偶,【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作者Bessel van der Kolk也說過類似的話。 ▋相信痛苦的事情會結束 相信痛苦的事件會結束,才會讓過去的一些經驗變得可以忍受。 如果你認為它永遠不會結束,事情就會變得難以忍受。 如果我們認為悲慘的狀況永遠不會結束,我們將永遠無法從傷害中復原。 若來談的案主認為悲慘的事永遠不會結束,或已經結束了但他們沒有意識到。 諮商將難以有效果。 諮商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帶給人們,事情會結束的希望。 如果事情重覆發生,我們需要辨識至少此時此刻的現在沒有發生。 例如: 現在在這諮商室裡,沒有人會罵你、打你,你是安全的。 或是 現在傷害你的人已經沒有跟你住在一起了,你知道嗎? 縱使只有一下下的時間,試著告訴自己現在是安全的、不被責備的。 讓大腦知道事情已經結束、相信可以結束。 相信你會變得更好,你才會真的變得更好。 ~HOPE IS THE BEST MEDICINE~

【安撫內在小孩你需要知道的5個步驟】

圖片
▋什麼是內在小孩? 是指一個人內在存在、 通常被隱藏起來的孩童時期純真、 好奇心、玩樂和創造力的部分。 這部分同時可能包含 由童年經驗所帶來的情感, 如憤怒、受傷和恐懼。 ▋我有內在小孩嗎? 當特定的情境或事件觸發 這些童年經驗帶來的記憶和情感時, 我們可能會感受到 類似童年時的恐懼或不安。 這時可能就是內在小孩跑出來了! ▋為什麼要安撫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幫我們承擔難過, 讓現實的我們長大, 自己卻卡在創傷時的年紀。 因此, 安撫內在小孩可以幫我們 更好地應對和克服恐懼或不安感。 ▋安撫內在小孩第一步:穩定感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 微微靠著椅背、兩隻腳踩地上。 感覺臀部、腳底的身體重量, 感受自己被大地支撐。 同時覺察自己的呼吸, 感覺呼吸就好,不刻意深呼吸。 ▋安撫內在小孩第二步:同在 邀請自己的內在小孩, 和你一起坐在椅子上, 想像你們重疊在一起。 感覺自己與小孩坐在椅子上, 一起靜靜感受呼吸。 ▋安撫內在小孩第三步:時間感 有時內在小孩不會意識時間流逝, 一直保持著出現時的年齡。 告訴他們現在是2023年, 告訴他們我們已經長大了。 當內在小孩意識到時間感, 會開始比較容易與我們溝通。 可以和內在小孩溝通時, 隨時隨地讓他們知道, 現在與過去的自己不同。 帶著他看見我們長大了, 更有力量了。 ▋安撫內在小孩第四步:愛他 當內在小孩體會到你對他的愛, 就會更軟化、願意和你接近。 這種愛需要發自內心, 不能夠勉強。 要記得, 我們與內在小孩共用一個身體, 他可以知道我們是不是真心的。 ▋安撫內在小孩第五步:慈悲 帶著慈悲心 問問他想要你幫他什麼? 有什麼可以為他做的。 如果他不知道, 那問問自己面對這樣的孩子, 面對過去的自己想為他做些什麼? 在愛之後,看見需求。 更進一步的幫助他填補缺憾。 ▋不能光說不練 內在小孩和我們一樣, 有情緒、有想法、有感情。 你唬爛他他會知道。 所以我們不能光說不練! 沒有實際作為。 只有內在小孩看見你的努力, 才會想要與你和解。

【安撫吃不到棉花糖的內在小孩-4不要成為內在小孩的渣男/女】

圖片
「你放心有我在,你再也不會受苦了、我會保護你、我會一輩子愛你的,你相信我。」 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你的感覺會如何。 「這根本就渣男啊!光說不練, 騙鬼喔~~」 這就是我問完珊迪後,她的回答。 簡潔有力,就是渣! 在談內在小孩過程中, 這觀念很重要。 之前我們提過 安撫自己的內在小孩五個步驟。 ▋「穩定感」、「同在」、「時間感」、「愛」、「COMPASSION」 新加入的夥伴如果沒看過, 我會把連結放在留言處。 不要當渣男/女這步驟其實是 愛與COMPASSION的延伸。 上篇COMPASSION講的是看見 內在小孩的需求,幫他填補缺憾。 這篇重點只有一個。 ▋Do It 去做,就是去做。 我們提過,內在小孩和我們一樣, 有情緒、有想法、有感情。 你唬爛他他會知道。 所以,當你一直告訴內在小孩 你愛他、他安全了、 也知道他需要什麼。 他會慢慢地相信你。 但如果你只是光說不練, 他可能就會把你視為渣男/女。 例如, 當內在小孩又身陷在當初被 爸爸打的恐懼時, 他需要的是有人能站出來。 站出來對爸爸說:「你不能這樣打他,這樣只會讓他以後更怕你,你這行為是不對的。」 發自內心的在小孩害怕的影像中, 做出行動、和他站在一起。 給他需要的協助。 內在小孩才會知道真的被你看見, 也看見你的努力、 才會想要與你和解。 與內在小孩工作是非常細微的, 需要看見小小的細節, 才能照顧到他幼小受傷害的心。 這些就是我們與內在小孩互動時, 所需要注意的細節。 之後會再把所有的篇章集合起來, 統整一下,方便大家閱讀。

【時間有時是解藥, 有時就只是時間】

圖片
別在意,過幾天就好了! 時間過了你就會好了啦~ 但有時時間過了再久也沒好... 之前看過一齣韓劇, 裡面一句對白讓我印象深刻 「時間怎麼可能是解藥, 時間就只是時間。」 我很喜歡這句話,對了一半。 有時時間會是解藥, 有時時間就只是時間。 希盼時間的治癒, 就像是一段長途旅行。 大多時候我們可以走到終點, 有時我們卻會卡在時間的裂縫中, 永遠走不到盡頭。 我前幾天的文章 【創傷不單是心理問題, 更是生理問題】 曾經說過創傷對大腦的影響。 受到嚴重創傷就如同 在療癒之旅中出現很多時間裂痕, 一不小心我們就會掉下去。 掉下去後, 我們對創傷的時間感就會停滯。 不管過了多久,一樣感覺痛苦。 這時候,時間就只是時間, 不再會是解藥。 觀察一下自己, 若讓自己難受的事情已經結束了。 自己卻一直卡在痛苦裡, 適時尋求協助。 把自己從痛苦的時間裂痕中, 釋放出來。

【王子變青蛙?談蛙化現象】

圖片
  什麼是蛙化現象? 「蛙化現象」是日本Z世代 今年最流行的網路用語。 蛙化現像是日本學者藤澤伸介, 在2004年提出的心理學術語。 原意是指【當你發現你感興趣的 人也對你感興趣時, 你會對這個人感到厭惡的現象】 在2020年變成另一種意思。 【因看到約會對象不好的一面, 而對這人產生厭惡感的現象】 這不好的一面可能是 在美食街東張西望找不到位置、 拿出錢包結帳、找不到停車位。 因為非常細微的小事, 就從喜歡這人變成厭惡。 這種如此大反差,令人感到好奇。 然而日本對年輕人的研究發現, 約有20%表示自己曾有蛙化現象。 雖說蛙化是指男生變回青蛙, 不過不論男女都會蛙化對方。 ▋什麼原因導致我們會蛙化別人? 1.重視追求過程大於結果 感情中喜歡曖昧與追求過程, 一旦決定交往便覺得無趣。 2.對喜歡的人失望 因為覺得自己是糟糕的人, 所以會喜歡這糟糕的我的對象, 也不會是個好的對象。 3.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人, 因此感到容易被拋棄。 因為害怕受傷、避免被拋棄, 繼而討厭對方。 4.過度的理想化對方 對喜歡的對象有太夢幻的想像, 因此容易因為一點小事而幻滅。 5.過去的創傷 過去有不好的分手經歷, 以至於現在對愛情感到害怕。 潛意識抗拒愛情。 蛙化別人的人 容易對自己產生罪惡感、 對愛情失去信心。 被蛙化的人 也容易產生自我懷疑、 對自己失去信心。 ▋哪些人容易出現蛙化現象? 1.缺乏自信 對自己沒有信心, 導致不敢接受戀情。 2.缺乏約會經驗 因為沒有經驗, 對於約會過程感到困惑、 甚至不習慣。 3.理想化對方 過度高估對方, 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幻滅。 ▋如何改善蛙化現象 1.多肯定自己、培養自己的興趣 2.多和人接觸 喜歡異性就多和異性接觸, 喜歡同性亦然。 透過練習,習慣與人接觸。 3.看見對方的優點 陷入蛙化時往往只看見對方缺點, 學習看見對方優點,減少蛙化。 以上資料參考自 mwed.jp網站、LASISA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