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Flashback(閃回):為何你的大腦總是帶你回到創傷?

圖片
Flashback是一種情境重現, 讓人突然回到過去受傷、痛苦的時刻。 這種體驗非常真實, 甚至身心都會回到當時的感覺。 它可能出現在任何時刻, 可能沒有明顯的觸發因素。 •車禍倖存者聽到喇叭聲,腦中閃過事故畫面。 •曾經遭受家暴的人,聽到類似聲音、家暴者慣用的香水就全身緊繃。 •失戀後,看到特定地點或聽到音樂,突然情緒崩潰。 Flashback 讓人感覺「事情還沒結束」,就像無止境的鬼魂一般侵擾。 ▋Flashback 與情緒的關係 flashback發生後, 容易喚起我們不舒服的情緒。 這種情況下, 學會辨識情緒, 才能更快理解並處理它! ▋什麼情境下容易造成 Flashback? Flashback不只出現在重大災難或事故後,任何強烈影響你的事件,都可能讓大腦留下「未完成的記憶」。 可能的觸發情境包括: 重大意外(如車禍、火災) 家庭暴力或情感虐待 親人過世或重大失落 童年創傷、校園霸凌 長期處於壓力下的經驗(如戰爭、醫療創傷) 無論是單一次事件, 還是長期反覆經歷的創傷,都可能導Flashback。 ▋Flashback 如何治療? 每個創傷治療方式, 對於Flashback的治療方式都不太一樣。 重點在於讓大腦知道「事件已經結束」,不再被記憶困住。 介紹一下我自己使用的兩種治療方式: EMDR •讓案主專注於不舒服的畫面,在安全環境下透過雙側刺激來重新消化記憶。 •目標是讓大腦「重新整理」這段記憶,協助消化Flashback的創傷記憶。 SE(身體經驗創傷療法) •強調與身體連結,透過感受當下的安全感,來穩定過度活躍的神經系統。 •SE 讓患者不一定要直接回想創傷,也可以透過與事件相關的「關鍵字」來間接處理。 這些治療的目標是讓 Flashback 變得遙遠、模糊、不再困擾你。 下篇文章我們來談談,Flashback 出現時,如何自我穩定?

五個情緒管理技巧,看見情緒沒有好壞

圖片
  你有沒有這種經驗? 「情緒一來,控制不住,事後超後悔?」 「心情超低落,但又說不出為什麼?」 「想要穩住心態,但不舒服的情緒就是揮之不去?」 情緒沒有絕對的好或壞, 正向情緒、負向情緒只是個代稱,不代表真的好或壞。 讓人開心、放鬆、充滿能量的情緒 → 我們代稱「正向情緒」。 讓人焦慮、憤怒、沮喪的情緒 → 我們代稱「負向情緒」。 但其實不是正向就一定好、負向一定壞。 問題不在於情緒本身,而是我們對它的反應。 如果沒有學會處理不舒服的情緒,長期下來可能會有這些影響: 1.人際關係緊張 --- 總是因為情緒爆炸而吵架 2.工作受影響 --- 壓力大、低落、沒效率 3.身體出狀況 --- 焦慮、失眠、免疫力下降 學會管理情緒,不是壓抑,而是讓它可以釋放。 ▋ 情緒種類有很多種 情緒不只是「快樂」和「生氣」兩種! 人的情緒可以分為多種,例如: 正向類別:滿足、喜悅、平靜 負面類別:焦慮、悲傷、挫折、羞愧 微妙的情緒:困惑、期待、懷疑、驕傲 每種情緒的出現,都有它的原因,我們要做的不是否定,而是理解它。 問題不是「我怎麼這麼愛生氣?」而是「為什麼這件事讓我生氣?」   ▋ 5 個情緒管理技巧,讓你不再被情緒控制! 如果你常被不舒服的情緒影響,這 5 個方法 可以幫助你 穩住心態,不被情緒牽著走! 1. 為情緒命名:「我的感覺什麼?」 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你「心情不好」,但又說不出來為什麼? 這時我們大腦無法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們需要幫情緒取名字,試著說出自己的感覺。 「我很焦慮」→ 是害怕被拒絕?還是擔心失控? 「我很生氣」→ 是因為被無視?還是感覺不公平? 當我們能為情緒命名,大腦會變得更理性,更容易管理這種感受。 2. 找個信任的人,說出來 情緒堵在心裡,只會越來越大,但說出來,它就會變小。 找個「懂你」的人,把你的感受說出來。 面對面溝通最好,其次是打電話,最後才是文字訊息。 但千萬不要「發洩式抱怨」,這只會讓情緒更糟。 重點是表達發生的事情,而不是攻擊人! 「我覺得自己很努力,卻沒被看到,這讓我很難受。」( O ) 「你就是不尊重我!你每次都這樣!」( X )   3. 寫下來,把梳理混亂的情緒 有時候,找不到對象說,或是不想找人說,怎麼辦? 寫下來,讓你的大腦「感受」你的思緒。 直接寫日記:「今天發生...

溝通是有成本的,不想付?關係會如何?

圖片
  你是不是也有過類似心情? 「算了,不講了,懶得吵。」 「講了也沒用,他一定會爆炸!」 「每次講完還不是我來收拾殘局。」   恭喜! 大家已經正式進入「逃避溝通成本的陷阱」!   ▋ 什麼是「溝通成本」?   溝通,從來都不是免費的,你每講一句話,都在付出成本!   這個「成本」,包含: 時間成本:「講了半小時,對方還是沒聽懂。」   情緒成本:「我講了,他生氣了,還要我來收拾局面。」   心理成本:「不講,悶死;講了,他炸死。那我到底要不要講?」   所以,很多人選擇 「不講了,省麻煩。」   但 不講=問題解決了嗎?   你現在不說,這個「不舒服」只會累積,最後變成「一次性大爆炸」。   為什麼我們不溝通?   因為溝通會讓我們不舒服,我們都想逃避。   但現在不講,這個不舒服未來只會更大、更難處理!   我們用個案例來看看   ▋ 滑鼠事件   文琪的滑鼠壞了,想買個新的。   結果光希直接來一句:「滑鼠還可以用啊,你怎麼不把錢花在孩子、家庭上?」   ???????   換滑鼠 → 變成家庭責任審判?   你是不是也常遇到這種「跳針式對話」?   這時候,文琪選擇不講話,吞下去!   因為他知道一開口,對方就會炸!   然後,這個「沒講出口的憤怒」就在心裡發酵……   文琪開始想: 「我就只是想換滑鼠,為什麼變成我不顧家裡?」   「他根本不想聽我講話,我講什麼都會被批評。」   「算了,以後不要講了,免得吵架。」   結果呢? 這只是一次小事件,但積少成多,最後就變成冷漠的關係!   這,就是「逃避溝通成本」的代價!   為什麼文琪最後選擇閉嘴? 因為他無法承受「第一波攻擊」。   ▋ 什麼是「第一波攻擊」?   當我們嘗試溝通,對方的第一反應,可能不是理解,而是防禦!   來看看光希的「防禦模式」   文琪:「我只是想換滑鼠,這不應該跟家庭付出扯在一起吧?」   光希的第一反應可能是: 「你沒有不顧家裡嗎?」 「所...

延續性悲傷障礙:如何面對喪親之痛,重拾生活希望

圖片
「走進超市時,過去兩人熟悉的歌曲在耳邊響起,我的眼淚猝不及防流下。」 愛與失去是人生中兩個極端的情感體驗。 失落與淚水往往在你最平凡的日常裡悄然出現。 或許你只是在挑選牛奶,突然響起某首熟悉的旋律,記憶湧上心頭,讓你情緒瞬間潰堤。 對許多人來說,喪親之痛或深刻的失落,就像一款無法從心底刪除的 App,任憑時間流逝都不一定能將它移除。 這樣的悲傷持續過久,就可能是延續性悲傷 ▋ 什麼是延續性悲傷障礙? 延續性悲傷障礙(Prolonged Grief Disorder)是指在失去摯愛後,長期持續深陷悲痛、懊悔或失落無法自拔的心理狀態。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PA)已將此情況納入精神疾病診斷準則,顯示它並非「想開就好」的簡單問題,而是一種需要正視與處理的心理挑戰。 ▋常見的情緒與心理表現 自我認同崩潰:覺得自己的一部分也隨著離去的人一同消失,無法再感受到存在感。 懷疑與否認:腦海裡反覆浮現「他(她)還會回來」的念頭,無法相信事實已成定局。 逃避回憶:看到曾一起去過的咖啡店就下意識繞路,以免再次觸動傷痛。 情緒大幅波動:上一秒還能勉強微笑,下一秒卻淚如雨下。 麻木與疏離:變得對生活提不起勁,宛如把自己關在玻璃罩裡,與外界隔離。 難以重回日常軌道:熟悉的地方彷彿佈滿地雷,每一步都需要深呼吸才能勉強走過。 ▋ 為什麼時間不一定能治癒一切? 許多人都聽過「時間能治癒一切」這句話,但在延續性悲傷障礙的情況下,時間可能只會將傷痛暫時掩埋,未必真正消解。 再次聽到、看到或感受到與「那個人」相關的任何線索,過往的痛楚就會頓時爆發。 悲傷宛如一條暗流洶湧的河流,或許表面暫時平靜,但河床裡仍然有暗潮涌動。 正面看待並處理悲傷,而非一味壓抑,才是長遠之計。 ▋ EMDR:給創傷記憶重新更新消化的機會 EMDR(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 是一種心理治療技術,能幫助人們重新處理創傷記憶。 很多時候,延續性悲傷與創傷記憶交織,像一段無法停止播放的影像。 透過誘導雙側眼球移動或其他感官刺激,打破大腦對創傷記憶的過度連結,讓情緒強度得以減低。 EMDR 不僅適用於 PTSD(創傷後壓力症),也常用於處理哀傷、焦慮等困擾。 如果有需要可以尋求EMDR的協助。 ▋ 面對悲傷的自救與他助:5個必備心法 1.容許自己哭泣 眼淚是一種有效的情緒宣洩...

害怕過去重演?學會「Reframing」,讓你的內心重獲自由!

圖片
你是不是也常常做惡夢,或是腦中一直浮現過去不開心的事? 別擔心,我在《 健心見心理 EP05 我好希望回去過去的惡夢~reframing的自我救贖 》中有提到一個技巧。 這招超實用的心理學技巧 「Reframing」(重新架框) ,可以讓我們輕鬆擺脫這些煩惱! 如果你發現自己不斷被過去的陰影糾纏, 甚至害怕這一切只是場夢。 是時候換個視角, 讓 Reframing(重新架構)幫助你打破恐懼。 我曾經深陷這種感覺。 考上研究所後,我時常懷疑—— 「這不會只是我在圖書館睡著時做的夢吧?」 擔心自己考上研究所只是一場夢。 畢業後,這種感覺依然存在, 總害怕一覺醒來,一切都會消失。 直到有一天, 我突然靈光一閃: 「如果這真的是夢,我還在2005年的圖書館裡苦讀。 那我一定要馬上去買比特幣,能買多少買多少!」 這個念頭讓我瞬間醒悟—— 如果回到過去,我還是可以改變一切。 於是我開始期待這是一場夢,當我開始期待,而不再擔心時,我就再也沒出現過害怕這是一場夢的擔心。 這,就是 Reframing 的力量。 ▋什麼是 Reframing? Reframing 就像替人生換一副新眼鏡。 同樣的事情, 換個角度,世界就會不一樣。 就像骰子擲出「2」, 但換個視角看,它可能是「5」。 人生的事件也是如此, 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解讀它。 ▋為什麼要學習 Reframing? 我們的大腦會記住痛苦, 因為它想要保護我們不再受傷。 但有時候, 這些記憶卻變成了枷鎖, 讓我們活在恐懼中。 透過 Reframing, 我們可以幫助自己打破這個枷鎖, 讓過去的經歷,換成不同的觀賞角度。 ▋Reframing 第一招:面對惡夢 當從惡夢中驚醒, 第一時間告訴自己: 「幸好,這只是夢。」 這麼做的當下, 你已經開始轉換思維。 讓自己回到現實, 不再被夢境的情緒影響。 ▋Reframing 第二招:改變困境的視角 當你被現實困住, 或是對過去的某件事耿耿於懷時, 試著換個角度問自己: 「這件事,可能帶來什麼正面的影響?」 如果你曾經因為某個原因被解雇, 換個角度想, 這是否給了你一個新的機會, 去探索更適合你的道路? 當你開始這樣思考, 就會發現, 生活中的每一次打擊, 也可能是成長的契機。 一起來試試 Reframing 的力量吧!!!! Apple podcast 健心...

EMDR與大猩猩!

圖片
  你沒看錯,就是EMDR與大猩猩。 EDMR資深治療師 Derek Farrell在Compassion Focussed EMDR課程中提到。 他在學校教導EMDR時, 教學生很多雙側刺激(BLS)的方式。 從一開始的眼睛左右移動、到不同類型的左右輕拍。 他發現最後大家最喜歡的是大猩猩搥胸樣式的左右輕拍,而非眼動。 他自己也感覺大猩猩輕拍可以讓整個身體都感覺到共鳴。 幾乎所有上課的學生都喜歡大猩猩輕拍所帶來的感受。 好的,我開始想像大部分的案主在諮商室裡用大猩猩輕拍了~~ 應該會被拒絕吧🤔 ▋大猩猩輕拍與EMDR2.0 Derek表示大猩猩輕拍效果可能跟EMDR 2.0工作記憶負荷量有關,所以效果更好。 (EMDR 2.0部分以後再為大家介紹。) ▋大猩猩輕拍與姿勢決定你是誰 除了工作記憶理論,大猩猩輕拍讓我想到哈佛心理學家Amy Cuddy在 「姿勢決定你是誰」書中提到姿勢的力量。 張開身體、擺出自信姿勢時睪固酮會上升、腎上腺皮質醇會下降。 大猩猩搥胸的姿勢就是自信姿勢的一種。 或許結合自信姿勢與雙側刺激的大猩猩輕拍,讓EMDR的效果更加乘。 ▋結論 大家準備好在諮商室裡大猩猩輕拍了嗎🤣

EMDR治療記憶選擇指南:六種路徑帶你找到關鍵記憶

圖片
 EMDR治療記憶選擇指南:六種路徑帶你找到關鍵記憶 今天來聊聊一個比較專業的話題,EMDR或創傷治療的記憶路徑選擇。 EMDR治療是一種有效處理創傷記憶的心理治療方法。 在進行EMDR治療時,選擇合適的記憶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它認為心理的痛苦就是記憶的痛苦。 今天來介紹荷蘭EMDR治療師Ad De Jongh提過的六種路徑,幫助找到最適合處理的記憶。 ▋EMDR治療的核心:記憶處理 EMDR認為心理的痛苦往往根植於未處理的創傷記憶。透過EMDR,我們可以重新處理這些記憶,減輕它們對我們的情緒和行為的影響。 在開始EMDR治療前,治療師會和你一起找出最適合的創傷記憶切入點。 ▋六種選擇找出最合適的創傷記憶路徑 1.侵入路徑:侵入性讓你痛苦的記憶 特徵: 閃回、惡夢、侵入性思維等。 針對最讓你感到痛苦、最頻繁侵入的記憶進行處理。 2.時間線路徑:從源頭追溯 特徵: 循序漸進地追溯創傷事件發生時刻。 治療方向: 從最早出現症狀的事件開始處理,逐步處理。 例如:從第一次開車發生恐慌的記憶處理。 3.Flashforward路徑:面對未知的恐懼 這句不好翻譯,簡單來說就是對於未來的過度擔心。是唯一一個不是處理記憶是處理過度擔心的路徑。 治療方向:想像最壞的情況,並逐步處理這種恐懼。 例如:不敢搭飛機的人,處理擔心自己墜機的畫面。 4.負向核心信念路徑:挑戰內心的聲音 特徵:負向的自我評價,例如「我不值得被愛」、「我很糟糕」。 治療方向: 找出讓你產生這種信念的記憶,並處理這些記憶。 5.情緒路徑:感受並釋放情緒 特徵: 強烈的負面情緒,如憤怒、悲傷、恐懼。 治療方向: 找到最能觸發這些情緒的記憶,並逐步處理。 6.回溯路徑:連結身體與情緒 特徵: 關注與創傷記憶相關的身體不適、情緒,如心悸、呼吸急促、恐懼。 治療方向: 關注情緒、身體的感受,往前回溯找到最初產生這種感覺的記憶。 最後 如果你想聽更詳細的解說,可以收聽我的「 Podcast EP67 被認出來 X 創傷諮商路徑選擇 」,或者想尋求專業的協助,建議諮詢心理治療師。 延伸閱讀 心理的問題就是記憶的問題~淺談EMDR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