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8的文章

我不要家裡多個人~淺談發展性創傷

圖片
                                                                                                                文//<<吳立健心理師>>        我在近半年諮商時發現的一個巧合,這巧合可能跟案主帶來的問題全然不相干,但不舒服的感覺卻強烈烙印在案主身上。就是……「家裡突然多了一個人住進來」,這人指的是父母的男女朋友(俗稱:叔叔或阿姨)。這邊與一般我們提到的繼親家庭不一樣,繼親家庭指的是父母的再取或再嫁。然這個住進來的人和父母親沒有婚姻關係,就只是男女朋友。男女朋友的意思更進一步指的就是,這個「人」可能隨時會換。當爸爸或媽媽換了男女朋友後,這個住進家裡的「人」就換了。家一直以來被我們視為安全的地方,一旦家裡多了個人,家就再也不安全。當父母親因為有人身亡或離婚時,這個家會變成只有一個大人,隨著時間過去,大人們有時會再找下一個伴侶,這很合理。然而因為伴侶與父母沒有婚姻關係,他可能會「暫住」在家裡,這對於家裡的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家的被入侵。就算案主已經二、三十歲,這種被忽略感還是深刻的埋在心裡。        多半這種時候身為孩子的,都會反對這個陌生叔叔/阿姨的進入家庭,他可能先對父母表示討厭這個人,與父母親溝無效後,就會開始對這人行為不友善或是把自己關在房間、甚至不回家。孩子與父母親嘗試溝通的過程,經歷了一連串挫敗,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意見不被採納(就是不要讓那人住進家裡),或是受到父母親責備(沒有禮貌、不乖、不懂事)。這種責難的氛圍可能從那個「人」住進來,直到那個「人」離開才結束,然後有可能又有一個新的人又住進來,進入下一個循環。        「我不會叫他叔叔,我討厭他。每次我跟媽說他就只會罵我,叫我一定要叫他叔叔,後來只要有那個人在我就會躲房間。」        「我七歲我爸就帶新女友回來了,我總是只能看著這些事發生,什麼也不能做,前前後後好幾個女友,我討厭這些人進到我家。很多事都是這樣,你怎麼反應都沒用,事情就是這樣………做什麼都沒有用。」        如果父母親帶新伴侶回來的時間,孩子還特別小。孩子可能會出現一些被冷落、失落的感受,他意識到自己除了少了一個父母外,還要再跟另一個人分享剩下四分之一的父母。這種被長期被冷落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