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的孩子被誤會了!!!
文<<艾迪心理師>>
「心理師!!怎麼辦?學校老師都說我的孩子有過動症要去看醫生,但是他在家明明都很乖啊!看電視或玩遊戲也都很正常。」每到開學初我就會遇到類似焦慮的家長。對他們來說孩子是被誤會的,在家裡明明就很乖、也不太吵鬧,卻在學校總被說上課走來走去,或是根本坐不住,容易與同學發生衝突。於是這位家長不情願的帶孩子去看了醫生,對醫生說明了孩子在家裡的狀況,以及學校希望孩子來看醫生。這是我在學校開學後常常遇到的狀況。
如果遇到類似的家長,我通常會建議家長要與學校溝通過,若想要帶孩子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需要提早一兩個星期左右告知學校。學校與家庭是截然不同的環境,在學校因為是團體的生活,人多、環境刺激也多,上課老師講課的聲音、同學按自動筆的聲音、翻閱書本的聲音、別班學生走過走廊的聲音,許許多多的聲音容易引法分心,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比較不集中,這時候很容易就會出現躁動或分心的狀況。一般的老師經過一陣子的觀察後,多半會與家長反應孩子的問題。如果家長沒有仔細觀察過孩子在人多的環境中的表現,容易忽略掉這些行為。因此,我通常會告訴家長就醫要讓學校先知道以及就醫的好處。
為什麼要提早一、兩個星期讓學校先知道呢?難道不能看完醫生之後再告知學校嗎?這部分其實是有原因的。我們知道在求學的階段中,扣掉睡覺時間,孩子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待在學校。因此他在學校的表現對醫生來說很有參考意義。一般正確的醫生診斷,對於初次來就醫的孩子,在初步評估完之後,醫生多半會給予家長一些量表讓家長及老師填寫。如果要協助醫生更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建議可以請學校老師提供孩子在學校的行為觀察記錄給醫生。類似一個星期每天上學孩子的行為適應狀況。孩子如果是半天,就紀錄四堂課的狀況,全天就紀錄七堂課,每一堂課稍微評估一下孩子與其他同學適應狀況的差異。提早一、兩星期告知學校,可以請學校提早製作觀察記錄。
那就醫有什麼好處呢?在我們還不確定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生理上的問題時,就醫確實有些好處:
(1)完整評估
經由醫療協助,可以讓需要幫助的學生得到完整、系統性的評估,診斷出正確的問題。
(2)對症下藥
不同的症狀(例如: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亞斯伯格症)需要有不同的學習策略,藉由醫生正確的診斷,可以讓學校知道怎麼給予孩子適切的學習安排,學校老師知道孩子的問題後,方便調整教學狀況,幫助孩子吸收、學習。
(3)撕掉標籤
對於學校適應不良、文化不利、家庭手足競爭等因素,其實都有可能影響孩子的情緒,造成課堂上適應不良、不能專心上課等。藉由醫生正確的診斷,找出孩子問題的原因,可以幫助孩子撕掉不正確的標籤。
就醫的目的是為了清楚了解孩子的狀況,越是完整的觀察紀錄,越可以幫助醫生仔細診斷,才能讓孩子不被誤會。完整評估,協助醫生、學校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撕掉被誤會的標籤,這才是我們就醫真正的目的。
留言
張貼留言